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作業文:平均律第一冊c小調前奏與賦格, BWV847

圖片
這組前奏與賦格應該屬於平均律裡最容易入手的那一類(不要跟我說C大調BWV846,因為那首賦格跟前奏曲難度差太多)。 我原來看到密密麻麻的前奏曲就頭皮發麻,然而經過徹爾尼299的鍛鍊,可以克服4頁以上密集恐懼症(?)以後,就覺得這個前奏曲還好,剛碰到難點就快要結束了。這個前奏曲的特徵就是複合旋律:看似一條線,其實織度甚密(圈起來的部份只有外聲部): 在現代鋼琴上做這種隱藏線條強調並不麻煩,把那些音突出就是了,在大鍵琴上的話我目前聽過的作法是用彈性速度,把重點音拖長一點點拉開強調。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可能性,例如說: 每個小節都是兩組幾乎完全重複的東西,那請問這兩組是否要有對比性處理?(我腦補大鍵琴大概可以用不同層鍵盤的組合做到, 然而應該是沒空 ) 不同小節的和聲不同,請問要如何安排力度變化跟明暗處理? 音跟音之間的連結度怎樣?要斷開到什麼程度? 整體速度要多快? 這些在原典版樂譜上都沒有指示,但這首很特別的是,後半段巴哈居然給了速度術語: 兩冊平均律裡面巴哈有給速度指示的曲子少之又少,所以問題又來了: Presto要加速到多少? Adagio要減速到多少? Allegro是要a tempo嗎?那Presto之前是什麼? 變換速度前可不可以有減速或加速的緩衝過程? 最後四小節很明確的管風琴風格,可以聽到很寬廣的持續低音。那我們幻想一下這首如果在管風琴上演奏,最前面的幾個問題就可以變成: 音栓要怎麼安排才能處理音色的對比? (同上,應該是沒空換 XD) 這麼一想,說不定這首在管風琴上演奏會滿好聽,因為我們接下來看三聲部賦格的部份: 雖然譜上沒有寫分句法,但是不難理解這是一首偏快而且不圓滑並有舞蹈氣質的賦格,風琴笛管式的斷奏具有鮮明的彈性,很適合這首的味道。主題是黃色部份,兩個對題一個是橙色一個是綠色。聽起來很平順(而且因為動機短,也很洗腦),沒有複雜的什麼密接或增減值手法。有意思的地方,是賦格的第三、四、五個插入部越拉越長,造成一種等待解決的緊張感。 詳細和聲分析我就不寫了,這首很多人分析過,資料也很容易找到。 BTW,我覺得這個賦格最後有個和聲很能體現巴哈比較激動的個性: 那個減七就像是一記酸梅直拳(有這種東西嗎),最後讓人生津回味的奇妙點。不信你把它改成其他七和弦聽聽看..... (

作業文:巴赫三聲部創意曲第九首f小調, BWV 795

圖片
(這是久違的作業文) 這首三個聲部進行的密度從頭到尾非常均勻,也就是除了開頭展示主題那兩三小節以及插入部(?)以外,其他全部都是給你 滿滿的三!聲!部! ,連尾聲也變得不是很明確。 (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回到f小調的時候就是該結束了) 以下是不負責任的音樂分析: 三個主題各自的性格很明確,但是又全部統一在半音階的特徵下,一個是後半拍起的三個音,模進三次進入終止式: 跟這個主題對位的第二個主題,是半音階下行的這個(請注意第一個主題是上行,但是第二個主題一開始就反向往下,所以拉扯效果非常有趣: 第三個主題從第一個主題變化而來,他是第一個聲部減值(diminished)後所得: 前四個小節是exposition(呈示部?)然後兩個小節的插入部(上圖最後兩小節),接下來就是三個主題分配在三個聲部,捲在一起從頭到尾上演著各種翻身壓來壓去的情節...最遠發展到降D大調(所以會看到重降記號這種東西在下行半音階出現)...透過降A大調,最後回到f小調,立刻進入三小節長,簡單不囉唆的尾聲。 練習感想: 這首的休止符真的超重要,他決定了呼吸跟節奏,也決定了聲部的輪廓。 起頭練的時候覺得手指上很難,後來習慣那個pattern就好多了。 這首因為各條線平行度很高,所以可以找到明確的終止式位置,分段個各擊破。 f小調好像一直都跟passion(激情、受苦)有所連結,這首也不例外。我推薦大家去看看布梭尼版本的註解,他對這首的性格有很好的解釋。但是呢以下這個大家笑笑就好了XD 他說為了表現結尾必要的莊嚴肅穆感,他推薦把左手低音主題全部都八度演奏,並且加上踏板,以管風琴(腳鍵盤)的風格表現。我覺得如果沒有整首重編,聽起來會有種 開頭吃開水燙青菜,結尾吞豬油 的效果.... 以布梭尼熱愛低音八度跟管風琴宏大音色的作風,我覺得大家可以認真考慮在電子琴上演奏這首(那樣就有腳鍵盤額外低音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