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音樂會感想(二)

梵蒂岡西斯丁宗座合唱團

這其實是個被天主教徒包場的場合
如果不是因為有朋友幫忙 還真不是那麼容易弄到票
我想這大概是許多沒去羅馬朝聖的天主教徒最接近梵蒂岡的一天了XD
入場的時候看到好多個紅帽子主教共赴盛會
(是說小小一個台灣為什麼這麼多教區 這麼多主教
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當初天主教離開共產中國到台灣
原本的七大教區總要各有安排
結果就變成台灣到處都是主教座堂XD)

這場音樂會的節目單上要求所有的曲目結束才可以鼓掌(沒有中場休息)
即使作品跟作品之間明顯有段落也不可以
這跟一般音樂會僅要求一組節目結束後鼓掌很不一樣
目的是「維持宗教作品的神聖性」
不過結束後 總主教上台致詞 他也承認沒辦法鼓掌很內傷XDDDD
台下會心一笑

既然是西斯丁宗座合唱團
當然全部都是非常經典的儀式音樂
中間穿插了巴哈的管風琴獨奏曲
(等等 巴哈不是信義宗的嗎?這樣真的沒有跑錯棚嗎?XD)
而且還有富有傳奇色彩的宗座御用曲 阿雷格里求主垂憐
以及Palestrina的經文歌等等

我不確定在場的合唱專業人士聽完會是什麼感想
不過 西斯丁宗座合唱團的本質 是個禮儀合唱團
而不是那種會公開比賽跟賣唱片的職業合唱團
所以期待在現場聽到完美無瑕純淨和聲的人 可能會覺得和期待有落差
即使是這樣 這個合唱團也是禮儀合唱團非常頂尖的水準了
阿雷格里求主垂憐這首無疑是整場的高潮
他們的假聲男高音音質超級美麗
張力強大 整場都沈浸在神聖的氣氛裡

可是,可是Soprano沒有High C…… 
聽慣Taillis那張傳奇名盤 被那出塵飄逸的高音震撼的人可能會因此感到空虛
事後我先生指正我說:滿腦子只想著要聽到high C 太耽溺肉慾了 XD
這麼說也完全沒錯 害我反省了好一會兒XDDD

中間巴哈那首BWV 898(以B-A-C-H為主題的前奏與賦格)
很奇怪的管風琴家沒有帶助手上台
結果整首聽得壓力很大
不是因為管風琴音響澎湃
而是因為看到他一個人張牙舞爪的推、勾、踢、抓那些音栓
忙得要命 印象太深刻
並且產生一個奇怪的感想:原來賦格聲部要順序進來,是因為中間可以留時間拔拔音栓(?)(是這樣嗎?)

我沒有唱早期音樂的經驗(最早只到Palestrina)
所以葛利果聖歌的指揮法也是個開眼界的地方
因為沒有拍號 那到底指揮要畫什麼東西呢?
其實重點是經文內容的韻律
看著指揮複雜的手勢 我想這雖然是念經 但還是有很多奧妙的地方吧

最後壓軸是主辦單位台北愛樂合唱團 上台一起唱Palestrina的Tu es Petrus
因為宗座是伯多祿(保羅)的直接傳人
所以這首經文歌可說是教宗的主題曲XDD
台北愛樂真的蠻專業的 因為西斯丁合唱團來台沒有幾天
想來也不會有很多機會排練 他們就可以合得很好 
真是要鼓鼓掌

既然是宗座私人合唱團
最後就來聽一下這首主題曲好了:



這是去年3月14日,新教宗被選出來後舉行的彌撒電視轉播影片
裡面的音樂就是西斯丁教堂合唱團的演唱
幾百年來這首曲子隨著每一任教宗 一再被傳唱
神奇的有一種脫離時間的安定感
我也說不上來那是宗教情感所賦予的偉大
又或是音樂本質的永恆


魯比莫夫鋼琴獨奏會

厲害的演奏家總是可以擁有強大的說服力
第一首莫札特K.330
我起初不太適應他帶點彈性速度的處理方法
可是說也奇怪 到了再現部
就完全被他說服了
此後他彈什麼我都沒有一丁點抗拒或遲疑

這場音樂會有一個小小的更動:
烏斯特佛斯卡雅的第五號鋼琴奏鳴曲和Arvo Pärt的Für Alina對調
事實證明 在十分暴力的烏斯特佛斯卡雅後面接上這首
效果好得不得了 簡直是立地成佛的境界
任何的煩躁不安 都被魯比莫夫爺爺收拾得乾乾淨淨
中場休息時異常的平靜愉快


整體來說  魯爺爺的音樂非常乾淨而舒服
而且沒有拘泥僵硬的音樂
同樣是反覆 他的反覆 就不會無聊 總是會有對比 或是新的手法去處理
不管是莫札特 還是舒伯特 都這麼的瀟灑
安可的德布西更是大驚喜
裡面有那首我幾年前在鄧泰山獨奏會上被傷害的「沈默的教堂」
(旁邊坐了兩個玩手機的女人 把我的心情破壞殆盡)
我好不容易圓滿了XDDD
一定要感謝老爺爺

後來聽說 老爺爺已經打算儘量少開音樂會
把時間留在研究古鋼琴上
我想 台灣的古鋼琴相關資源也不多
也許可以請老爺爺來台灣開講座音樂會?推廣古鋼琴?

(當然這都只是我的肖想而已....)


(待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拉赫曼尼諾夫的前奏曲們

作業文:平均律第一冊c小調前奏與賦格, BWV847

作業文:三聲部創意曲與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