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

近期音樂會感想(二)

梵蒂岡西斯丁宗座合唱團 這其實是個被天主教徒包場的場合 如果不是因為有朋友幫忙 還真不是那麼容易弄到票 我想這大概是許多沒去羅馬朝聖的天主教徒最接近梵蒂岡的一天了XD 入場的時候看到好多個紅帽子主教共赴盛會 (是說小小一個台灣為什麼這麼多教區 這麼多主教 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當初天主教離開共產中國到台灣 原本的七大教區總要各有安排 結果就變成台灣到處都是主教座堂XD) 這場音樂會的節目單上要求所有的曲目結束才可以鼓掌(沒有中場休息) 即使作品跟作品之間明顯有段落也不可以 這跟一般音樂會僅要求一組節目結束後鼓掌很不一樣 目的是「維持宗教作品的神聖性」 不過結束後 總主教上台致詞 他也承認沒辦法鼓掌很內傷XDDDD 台下會心一笑 既然是西斯丁宗座合唱團 當然全部都是非常經典的儀式音樂 中間穿插了巴哈的管風琴獨奏曲 (等等 巴哈不是信義宗的嗎?這樣真的沒有跑錯棚嗎?XD) 而且還有富有傳奇色彩的宗座御用曲 阿雷格里求主垂憐 以及Palestrina的經文歌等等 我不確定在場的合唱專業人士聽完會是什麼感想 不過 西斯丁宗座合唱團的本質 是個禮儀合唱團 而不是那種會公開比賽跟賣唱片的職業合唱團 所以期待在現場聽到完美無瑕純淨和聲的人 可能會覺得和期待有落差 即使是這樣 這個合唱團也是禮儀合唱團非常頂尖的水準了 阿雷格里求主垂憐這首無疑是整場的高潮 他們的假聲男高音音質超級美麗 張力強大 整場都沈浸在神聖的氣氛裡 可是,可是Soprano沒有High C……  聽慣Taillis那張傳奇名盤 被那出塵飄逸的高音震撼的人可能會因此感到空虛 事後我先生指正我說: 滿腦子只想著要聽到high C 太耽溺肉慾了 XD 這麼說也完全沒錯 害我反省了好一會兒XDDD 中間巴哈那首BWV 898(以B-A-C-H為主題的前奏與賦格) 很奇怪的管風琴家沒有帶助手上台 結果整首聽得壓力很大 不是因為管風琴音響澎湃 而是因為看到他一個人張牙舞爪的推、勾、踢、抓那些音栓 忙得要命 印象太深刻 並且產生一個奇怪的感想:原來賦格聲部要順序進來,是因為中間可以留時間拔拔音栓(?)(是這樣嗎?) 我沒有唱早期音樂的經驗

作業文:抒情小品進度更新

很久沒貼作業文了 昨天晚上練琴的時候 數了一下 原來大半年沒貼作業文 又多了好多首 首先請容我再貼一下發表會的失敗曲目兩首 Gade  Op.57 No.2 雖然找不到資料 不過這個Gade可能指的是葛利格同時代的丹麥作曲家 至於這首起這名字的原因 我真的不知道 它是個很單純的A-A-A'-Coda曲式 雖然兩段完全重複但奇妙的不令人生厭 反而加強了愉快的印象(愉快的蘋果西打XDDD) 彈的時候感覺最麻煩的是要讓織度豐盈但不能混濁 中間一段大三和增三左右高低對唱那段 我老是想到舒伯特的另一首小夜曲 "Zögernd leise" D.920 Illusion Op. 57 No.3 Gade的下一首 剛好是a小調(這是我發表會選它的原因之一) 技術不是很難 不過音色要好好思考一下 不然就會很無聊 Tak Op. 62 No. 2 曲名意思是「感謝」 是個多聲部聖詠式音樂 但主要旋律還是在最上方 這首最有特色的部份不是多聲部的地方 而是每段後面的鐘聲和回音 (當然前提是不可以砸錯音XDD) 這首彈起來最有成就感的就是這一段 從寧靜中帶著一層霧的弱音 一直到莊嚴清晰的強音 好像會有一種穩定的 值得依靠的力量從中浮現 Erotik Op. 43 No.5 上次卡薩里斯來有演奏這首 節目單翻成「愛之詩」我覺得很貼切 因為它實在不是色 但是的確相當性感 更精確的說 是一種少年春情初次悸動的顫抖與羞怯的渴望 難就難在那個奇妙的含苞後綻放的美 非常的詩意 我第一次聽Gieseking大師演奏  居然聽哭了 練得時候特別帶勁 可惜這首還是手大些比較佔便宜(哭哭) Little Birds Op. 43 No.4 這首很快就練起來了 我本來以為要花更多時間 最困難的是左右兩手要很整齊(但又不能100%太整齊 就沒有眾鳥喧嘩的效果XD) 第一次彈的時候我以為我左手無名指要廢惹 結果每天都給他震個五分鐘 兩週過去居然就會了 它的動機很小 所以很快就可以掌握整首的pattern 這故事告訴我們 在絕大多數的狀

加伏里洛夫鋼琴獨奏會 2014.11.16

圖片
因為實在太驚嚇了 所以還是趕快來寫一篇網誌 我大半年前便買了套票 想說帶著先生和好友顧大哥、小茶一起來聽 我們也都對那個光輝燦爛兼囂張自戀的大師十分拜服 加上兩年前大師來台時口碑很好 所以真的都好生期待 本來加伏里洛夫來台灣是要演出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 以及上次臨時取消不彈的普羅高菲夫第三號奏鳴曲 大家都很期待 畢竟李斯特那首算是他開發的新曲目 沒想到演出前兩週 忽然宣佈換曲目 換成了蕭邦第二、第四號敘事曲 史克里亞賓第四奏鳴曲、升c小調練習曲 拉赫的前奏曲Op. 32 No. 12、Op. 23 No.5 以及b小調樂興之時 下半場則維持不變 羅密歐與朱麗葉十首小品 改了以後大家不疑有他 畢竟這些曲子他大多有名盤傳世 雖然有些短小 但也是戰馬級的作品 絕不小家子氣 演出當天早上我先去上鋼琴課 因為心情很愉快 所以滿腦子都想著巴哈的平均律第一冊升F大調賦格 這首的節奏就像雀躍的心跳那麼歡欣 我也決定要把我的平均律第一冊樂譜給大師簽名 實在是因為他的平均律錄影那麼的生動又有料 讓人印象深刻 想要加持XD 下午進場以後發現舞台上是YAMAHA CFX 那時還跟顧大哥說 大概音樂廳的史坦威都去修理了吧 聊著聊著就開場了 結果? 結果? 雖然知道他的蕭邦很奇特 但是竟然奇特到不知所云 而且 兩首敘事曲都落了一堆音  某些片刻有美麗細緻的音色 但是整體來說真的令人困惑 好吧 我們可以接受鋼琴家開場會緊張這件事 那就繼續看下去..... 接著是史克里亞賓第四奏鳴曲 這是個入了魔的演奏 非常之好  好到精神狀態正常的人可能根本達不了這等境界 我鬆了一口氣想說他終於回神了.... 結果我錯了 接下來的練習曲 又進入不知所云的狀態 忘譜 胡彈 亂砸 明顯的感覺到台下瀰漫著驚嚇的氣氛 拉赫的前奏曲他先彈Op.32 No.12 這是個很芭樂 只要認真彈完必定賓主盡歡的曲

近期音樂會感想(一)

最近聽了幾場令人激賞的演出 加上本格很久沒有像樣的文章了 所以來摘要報導一下 貝瑞佐夫斯基獨奏會 上次熊叔來台北的時候是演協奏曲 這次是獨奏會 曲目大都是他「知名」的李斯特和拉赫曼尼諾夫 但是呢 這次的音樂會 頗有些意外之舉 不是彈得不好 (雖然開場的李斯特改編巴哈令人昏昏欲睡...) 老實說我還真怕近日經常傳出鋼琴大走音的國家音樂廳 會經不起他的熊掌摧殘 結果 他居然在李斯特的芭樂曲目中 挑戰極限XD 這不是極限的大 而是極限的小 熊叔用熊掌捏繡花針 頗為認真的雕琢起他的弱音 雖然這弱音的華彩度比不上那些音色名家 但是還是蠻讓人驚奇的 中場我聽到一堆聽眾似乎略感失望地表示: 他為什麼李斯特要彈那麼小聲? 下半場拉赫第二號奏鳴曲 大概是因為虎虎生風 所以在台灣被音樂班彈成了名曲XD 果然很適合他 不過他也沒有摧毀鋼琴 很安全地抵達終點 好了 正餐吃完了 接著熊叔像是等著吃甜點的小孩一樣 迫不及待的向聽眾說 我現在要彈德布西 然後歡喜地彈將起來 一次放送五首 就像同時吃冰淇淋跟布朗尼一樣開心 彈得很直率 雖然沒有那些法國名家出神入化的音色效果 但是也不會矯揉做作 頗值一聽 所以 熊叔你就承認吧 其實你今天根本就是想彈德布西齁 科科 Jarrousky與威尼斯巴洛克室內樂團 這場音樂會告訴我們 什麼叫做古典音樂的Rock Star 只要有俊美又不可思議的聲音 加上窮凶極惡的花腔 現在我相信電影絕代豔姬(Farinelli-il castrato)裡面 動不動聽到缺氧昏倒 聽到耳朵高潮又懷孕的場景不是假的了 我看相關媒體報導 巴洛克假聲男高音的唱片 在台灣一年賣不到一百片 這一場冷門樂種的音樂會居然一夜之間創下了 三年份的銷售量 而且國家音樂廳大廳還爆滿 更別提每首之間觀眾簡直鼓掌到要暴動 就差觀眾席沒有朝台上噴灑玫瑰花雨 竊以為不能扔花以示愛慕實在跟巴洛克歌劇精神背道而馳 太不文明了XDDD 要是有的話 更帶勁兒 我還蠻激動的 因為高中第一次在廣播聽到假聲男高音至今 我從沒想過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聽到現場的、世界一流的假聲男高音演唱 實在有種做夢似的不真實感 因為是跟我先生一起來 他不喜歡排隊討簽名 所以我們聽完就走了 後來聽說樂團的人一早就溜了 留下Jarr

又要上台演出了

雖然這次練得比較確實 而且還為此加課 (當老師傳Line訊息劈頭就問:「你背好了沒?」 我才忽然有種 我真的在學鋼琴 的覺悟XD) 不過我尚未真正克服上台的緊張 一切就看明天怎樣了 (因為是很多小朋友的冗長場合 我發現我完全不可能用現場的鋼琴預演) 容易緊張出錯 除了熟練度以外 可能也關乎對自己身體的信任與否 這方面我比較差 所以時有陰溝裡翻船的離譜錯誤 該爆的爆 不該爆的也爆 好像從小到大上台 即使可以保持冷靜與自信 但還不曾在台上出現過特殊爆發力的時刻 深究起來 這種對肢體的深層不信任 在很多場合也可以察覺到 小時候去森林遊樂區玩 那裡有一些體能訓練的器材 其中一個是像泰山一樣用繩子把自己盪到對岸 每個人都盪過去了 我不應該有問題 但我就彆扭了很久 最後果然在差十幾公分的地方掉下來 有安全網當然是沒事 但下半身卡在網子裡頗狼狽 另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工作第一年 公司舉行逃生器材訓練 有一個是二樓的緩降梯 明明套好裝備 鬆手以後 就會以緩和的速度垂落到一樓 絕對不可能自由落體 但我竟在掛在上面三五分鐘拒絕放手 最後一咬牙放了 但動作有點劇烈 把一樓接我的同事們都嚇了一大跳 這種和身體互相對抗的事情做了太多以後 一件簡單的事情往往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無論是在琴鍵上無腦的重複同樣的音群 或是培養自己的反射動作 對聲音的記憶力之類 我總是傾向相信 這是可以用大腦控制的 但其實這些介入往往沒有我以為的那麼必要 反而越怕錯越容易錯 不過 反省了這麼多 最後還是要靠身體實踐哪(乾笑) 還是彈個讓大家happy的 笑笑就好 (這首主題還蠻像蘋果西打廣告歌的 以致於我和朋友現在都暱稱它:葛利格的蘋果西打 XD)

聽蘇可洛夫全集有感(四)

圖片
  之前雖然有提過這首:布拉姆斯f小調第三號奏鳴曲,作品5 雖然蘇大師都是現場錄音 但還是忍不住要讚嘆 竟然能這麼完美 我特別喜歡第二樂章 開頭 譜上引用了一段詩: Der Abend dammert, das Mondlicht scheint, Da sind zwei Herzen in Liebe vereint Und halten sich selig umfangen 暮色低微,月色閃耀 在愛中,兩顆心合而為一 喜悅地彼此擁抱 也許這兩顆心指的是這樂章裡兩個主題 降D大調和降A大調的發展 最後如何導向扣人心弦的高潮 唉 每次都被這個樂章的發展弄得心緒澎湃 (誰說布拉姆斯厚重嚴肅呢 他明明就是個悶騷的大叔)

2014下半年音樂會預定攻略

衝擊黑白鍵 II 2012下半年鵬博藝術一口氣邀請了五位鋼琴大賽冠軍來台灣演奏 這個豪華套裝如今要出第二彈了 有老友回鍋 也有新臉孔首演 回鍋的是:(這真是一整個續集意味,情節都可連貫XDDD) >卡薩里斯會帶著裝了支架的心臟來完成那場首演 >加伏里洛夫會演奏他上次臨時取消的普羅高飛夫第三號奏鳴曲 >寇柏林繼續演出比較冷門的貝多芬奏鳴曲和舒曼 新朋友是神奇的俄國大叔盧比莫夫(Alexei Borisovich Lubimov) 此君之奇葩要放在蘇聯音樂風氣的脈絡下看 早在俄國還是蘇聯的時代 他就對十二音列以後的新音樂很有興趣 竟然甘冒大不諱在蘇聯首演了一眾當代作曲家作品 像是荀白克、布列茲、李格第之流 當然後果就是被當局修理了一番 禁止出國好一段時間 不讓他鑽研新音樂 那麼研究老音樂總可以乎 盧大叔就轉向研究大鍵琴和Fortepiano(通常現在講這個字就是指復古設計的早期鋼琴) 還錄了些巴洛克鍵盤音樂 後來也用早期鋼琴錄了些舒伯特之類 近年很紅的作曲家 Arvo Pärt 在德國ECM的幾張CD 也很常見盧比莫夫擔任鋼琴演奏的身影 這次來要演出一個特別的作品:烏絲特佛斯卡雅(Galina Ustvoskaya)的第五號鋼琴奏鳴曲 這位作曲家和眼鏡蕭 據說是師生兼知己的關係XD 不過她的音樂和眼鏡蕭真是大大不相同 有興趣的可以去Youtube上查查 我聽了以後只覺得 嗯 太太您不容易啊! ※套票5/25啟售 請洽兩廳院售票網

Paul Lewis 與朱曉玫 彈貝多芬

圖片
這位英國大叔經常來台灣 但我每次都有各種不同的藉口沒去 比方說跟某某的音樂會撞期 或是太近了沒錢 諸如此類 所以總是失去第一手體驗的機會 這兩天因為收到Harmonia Mundi的新片電子報 說他剛發舒伯特晚期奏鳴曲喔記得要去買喔 於是我就在Spotify上找一找 不愧是HM現在的當家台柱之一 片子又多又齊全 尤其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已經出到第四包 變奏曲之類還不算在內 不管點哪首來聽都覺得是傑出的演奏 表現穩重 沒有什麼怪異的姿態跟標新立異以為高的樣子 要找朱曉玫的唱片,請鎖定Mirare,在台灣的話就是上揚代理 iTune store上也不難找 我要推薦這張貝多芬的Op.111 原因為何 聽了便知 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獨特的韻律感 那讓這個樂章變得輕盈而純真起來 請務必試試看

新作業:平均律第一冊降B大調前奏曲 BWV 866

圖片
翻開這首的時候覺得一陣眼花 所有的錄音都把這首彈得飛快 當然 對我來說 一切只能從單細胞生物的速度開始學習 不過因為前一首d小調前奏曲的學習過程 讓我相信無論怎樣的廢墟都是可以從頭建起城堡的(握拳) 所以 三週後見.... 聽到這首就不免會聯想起一種鍵盤樂器特有的風格叫做Toccata 也就是觸技曲 顧名思義 就是以展現鍵盤樂器手指技術為目的的幻想曲 很多快速音群 規律節奏 左右交替 的技巧 Toccata的元素在巴哈的作品裡面頗常出現 比方說之前練過的升C大調前奏曲 BWV 848 的後半段 就帶有這種技巧的味道 追溯歷史 Toccata一詞來自義大利文 意思就是touch 所以翻成觸技曲蠻精確的 早在巴洛克時代之前 十六世紀 就有這類曲目問世 傳到北方德國後 確定了觸技曲前奏+賦格的形式 在巴哈手上集大成 來聽一下巴哈的老師輩Buxtehude的Toccata BuxWV(Buxtehude Werk Verzeichnes 布克斯特胡德作品編號)156 F大調觸技曲 雖然標題沒寫Toccata+Fuge 不過1:32開始實際上就是賦格段落 而這裡面的素材組合相當自由熱鬧 也有舞曲式的段落 賦格告一段落後還有第二段和第三段觸技曲 巴哈的觸技與賦格有名的就更多了 比方說不知道為什麼吸血鬼電影都要來一下的d小調觸技與賦格 BWV565 (因為各地管風琴建造年代不一 所以這些古董管風琴的音準 大都不一樣 要是覺得聽起來有點偏低或偏高 都很正常 ) 不過1980年代後有一票學者懷疑這首不是巴哈寫的 除了沒有手稿留下外(但巴哈大多數管風琴作品也沒有手稿留存) 他們舉出一些風格與寫作手法上的特異處作為證據 並認為此曲不可能早於1730年 現存最早的手抄本是巴哈學生的學生Johannes Ringk(1720-1771)的版本 上面有很詳細的速度記號、甚至還有分句斷奏之類的記錄 疑古派學者認為這些在1740年以前的記譜習慣都是很罕見的 可是反對的人認為 Ringk的抄本遍及巴哈與巴哈之前的許多大師作品 總不可能都是假的 而他本人和巴哈家族的關係也很親近 而且巴哈時代的創作 到處借用別人旋律做二創的狀態也極其稀鬆平常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英文維基關於此曲的

普羅高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 Op.75 改編鋼琴獨奏的十首

圖片
最近國家正值多事之春啊 所以突然發現普羅高菲夫那帶著機鋒、嘲弄、荒誕,以及荒誕背後巨大痛苦的音樂 非常適合此刻的心情 (當然可能是因為剛剛被盧岡斯基推廣了 嗚 他彈的普羅高菲夫超好聽呢) 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套作品當初有段很曲折又險惡的面世過程 其中也牽扯到1936年史達林透過「真理報」點名批判蕭士塔高維契的「姆欽斯克的馬克白夫人」這樁有名的整肅 普羅高菲夫也受到影響 本來已經寫好的作品先是被波修瓦舞團拒演 理由是「音樂無法配合舞步」 整肅事件發生後 這齣舞劇的劇作家又因為和眼鏡蕭有牽扯 竟然被內務人民委員會抓走處死 委託創作的波修瓦劇院指揮只好跟普羅高菲夫溝通修改 又試著找列寧格勒的基洛夫舞團首演 還是被拒絕 最後1938年先在捷克首演後 才讓基洛夫舞團的總監點頭接受 目前最權威的演出版本是蘇聯名伶烏蘭諾娃領銜主演的 幸好有影像傳世 可以親眼一見傳奇女伶的風采 (那個年代的芭蕾舞者身材好像比現在粗勇 但是舞蹈裡的強悍生命力跟現在的舞者卻是不同的感覺) 後來普羅高菲夫把這套舞劇音樂濃縮成十首鋼琴獨奏的版本 不得不說普先生跟鋼琴特別合 他音樂中整片整塊的音響 不和諧的刺激 跨大距離飛躍的音程 在鋼琴上似乎被翦除蕪雜 只留下最必要的主幹 因此聽起來特別濃縮強勁 既然開頭說是被盧岡斯基先生推廣了 剛好水管上有全曲 下面是播放清單 而且製作影片的好心人還放了樂譜 這同一張裡也有收錄那天他在音樂廳彈的普四 超好聽 請大家趕快去買

2014.3.19 Nicolai Lugansky首度訪台獨奏會

圖片
週三Lugansky的演奏實在是太美了 特別是從普四以後所有的曲子 都演奏得非常美好 普四的第二樂章開頭的低音一出來 我就極度驚歎他那音色和動態的千變萬化 那麼深沈卻富有層次 中間那段優美又悲傷的音樂好感人(立馬上iTune Store買唱片) 我先生說 他(刻板)印象中那總是像個進擊的巨偶的普羅高飛夫 竟然這麼動聽催淚 年輕的Lugansky和他的恩師尼可拉耶娃 下半場拉赫前奏曲Op.32更驚人 Lugansky 的音樂更灑脫 更直接 更有說服力 讓人聽完後不但不覺得難 不覺得撐 不覺得過重(雖然他明明已經發出了一波又一波巨浪) 這等境界真是讓人無比滿足!!!! 他的演奏讓我想起薛巴柯夫 強可以更強、再強、繼續強 可是完全不爆 內容物依然裡外分明一清二楚 下一秒弱音的時候 美得好像把你瞬間拔離地球 飄去外太空 在宇宙巨大的寂靜中聽見自己的歎息 劇烈對比給人的完全不是驚嚇和故作聲勢 只有許多的感動 安可曲有三首 第一首是孟德爾頌的無言歌 第二首是蕭邦練習曲某首 第三首是蕭邦的升c 小調圓舞曲 從拉赫那麼複雜的曲子陡然掉到孟德爾頌的無言歌 最令人感動的就是 他所有的技藝真的都只為音樂服務 你只聽到音樂 而不會聽到他的超技 聽完出來以後我和我先生在信義路的人行道上 嚎叫了好久(花痴意味) 幸好 他很年輕 應該以後可以經常來 但是這場音樂會似乎沒什麼宣傳 沒看到報導 記者會 票房也欠佳 只有開二樓 才賣了六七成吧 右側有點空曠 但節目單上一個商業廣告也沒有 (經紀公司表示毫無鴨梨?) 真希望 他很快又會再來 就像他的學長學弟們一樣(嗯) 最後來聽聽水管上他的演奏:普羅高菲夫第六號奏鳴曲全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MnlZNVrn_w&feature=share&list=RDcMnlZNVrn_w

好,鋼琴馬拉松(?)

圖片
又是星光燦爛的一年 也是年頭到年尾燒鈔票的一年 首先: 2014.3.19 盧岡斯基獨奏會,好像是首度訪台 本格之前貼過他自彈自編的諸神黃昏 (所以華格納教徒我還是因為華格納改得好所以注意到他) 購票頁面 2014.3.29 我小時候錄音帶上那個 嬰兒肥的 席夫總算要來了 然後驚慌的發現他竟然已經七十歲了 時光真是無情 這場在新竹 我想可能沒辦法去聽 >< 曲目超大 都是貝多芬晚期 Op.126 Op.111 迪亞貝里變奏曲 節目資訊頁面 2014.4.4 兒童節聽前任神童現任大師 真是激勵人心的節目 紀新獨奏會 這次曲目有趣,上半場舒伯特,下半場很多史克里亞賓 唯一的問題是票價有點高 但以他的檔次貴也算可以接受 節目資訊頁面 2014.5.1 一期一會 這是每年春天的約定 就像杜鵑花年年都要開一樣 列夫席茲又要來惹 這次我買了早鳥票 曲目是貝多芬與他的變奏曲們XD 上半場會演奏英雄主題變奏曲 所以會聽到貝多芬如何咀嚼後來變成英雄交響曲第四樂章的那個主題 下半場是迪亞貝里變奏曲 他這次還帶了他的夥伴 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樫本大進 倆人要演奏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兩場!!! 鵬博藝術的FB介紹上很幽默的說: 「您將可以用更平實的價格,聽到更多的樫本大進!」 列夫席茲獨奏會 購票頁面 小提琴的底加 購票頁面 2014.6.10 「天王回歸、超技再現」 是的熊叔又要來了 真是不來則已(第一次來是十一年前的事了) 一來就變成慣例了? 這次彈的是李斯特跟李斯特改編的巴哈 還有拉赫的音畫練習曲跟奏鳴曲 節目資訊頁面 還有什麼別的我會陸續補充齁。

朱曉玫演奏史卡拉第奏鳴曲

圖片
朱曉玫(Zhu Xiao Mei)這個名字稱不上如雷貫耳 我第一次聽到是在上揚逛的時候注意到有幾張她的唱片 封面照片清一色都是年齡大概五六十歲的中國女士 衣著非常樸素 清湯掛麵的髮型 謙和內斂的氣質 就算在此地也不常見到 這讓人很好奇 這個年齡的中國女性 大概都是文革那一代 怎麼會在法國出唱片 要是很小就出國的 整個人的氣質也不像會保持得這麼傳統 後來在Spotify上聽了她演奏的史卡拉第奏鳴曲 還是現場錄音呢 驚為天人 關於她的生平 這邊有蠻詳細的介紹 是個隱士型又大器晚成的鋼琴家(不過與其說晚成不如說機會來得晚) 既不靠比賽 也不靠經紀包裝推銷 憑的是樂迷的知音與愛惜 上面那連結裡的訪問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 她说,真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听她。她想了想又说,要是知道了为什么,她也不会弹得这么好了。 所以我在這邊也不八卦什麼 大家請自己聽聽 她演奏中獨特的美